世界杯2018_世界杯北美区预选赛 - jmkxjj.com

中國航天員列表

如無特別說明,此條目中的「中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東八區標準時間(UTC+8)。

2010年索馬里郵票上的中國航天員群像

本表列出現役及已退役的中國航天員人選,包括分別隸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及中國國家航天局,並由中國航天員中心培訓之載人太空飛行器乘員。

隨着中國航天計劃在20世紀60年代的萌生與發展以及冷戰中美蘇兩國間太空競賽的不斷加劇,中國的載人太空飛行計劃因應形勢而被提出。中國曾在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了首個載人飛船方案設想,命名為「曙光一號」,原計劃於1973年將首位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1]。該計劃於1971年選拔了19名預備太空人人選,但因當時中國內外局勢動盪及國力所限,計劃被迫擱置。1985年,歸化美籍的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人王贛駿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

1998年,為了給即將全面開展的921工程選拔合適的太空人人選,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應運而生[2]。2003年,楊利偉隨神舟五號升空,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而本次飛行任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與前蘇聯(今俄羅斯)後第三個具有獨立自主能力及技術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3]。2008年神舟七號任務期間,翟志剛成為中國首位完成出艙活動的太空人[4][5]。2012年,劉洋搭乘神舟九號飛船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6][7]。2021年,王亞平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成為中國首位完成出艙活動的女太空人[8]。2023年,朱楊柱在神舟十六號任務中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非機師出身的太空人,桂海潮在神舟十六號任務中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非現役軍人、非職業太空人。

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以來,中國共選拔了四批共49名太空人人選;截至2025年6月8日,當中的26人已有過至少一次執行載人太空飛行飛行任務的經歷。除太空站任務以外,預計中國航天員未來還將執行中國載人登月任務。

太空人選拔[編輯]

選拔來源[編輯]

曙光一號:自空軍殲擊機現役機師中選拔。

航天駕駛員:第一批次自空軍殲擊機、強擊機現役機師中選拔;第二批自空軍殲擊機、強擊機(男性)和運輸機(女性)現役機師選拔;第三批自空軍機師中選拔;第四批自陸、海、空三軍現役機師中選拔。

航天飛行工程師:第三批次自從事航空太空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第四批次自從事航空太空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

載荷專家:第三批次自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太空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第四批次自從事太空科學研究及應用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選拔範圍包括港澳地區。

選拔流程[編輯]

分為初選、複選、定選三個階段。

選拔標準[編輯]

選拔標準主要是根據航天飛行任務、飛行時間、飛行環境因素對人的要求並綜合考慮候選對象人群特點而制定,包括基本條件、臨床醫學選拔、一般生理功能選拔、航天環境耐力與適應性選拔、心理選拔、職業基本素質考察等標準。

臨床醫學選拔標準對航天駕駛員要求最高,航天飛行工程師要求次之,載荷專家要求更低一些。在航天環境耐力與適應性選拔中,航天駕駛員超重耐力檢查的負荷比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更高。

關於女性太空人,第二批選拔中的選拔標準包括無健康問題,以及由楊利偉補充建議的必須已婚和優先考慮已育(不過最終入選的劉洋和王亞平二人當時均未生育)[9][10]。

太空人類型[編輯]

太空人可分為職業太空人和非職業太空人,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是職業太空人,載荷專家是非職業太空人。[11]

航天駕駛員[編輯]

航天駕駛員是載人太空飛行器上負責太空船操縱、控制的太空人,主要承擔對太空船的監視、控制和管理,飛航計畫的執行、太空船的交會對接、飛行安全的保障等任務。[12]

航天飛行工程師[編輯]

航天飛行工程師是載人太空飛行器上負責太空船運行管理、設備維護和維修的太空人,具有較深厚的太空船相關專業背景和工作經驗,主要承擔太空船在軌系統/設備等的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等任務。[12]

載荷專家[編輯]

載荷專家是載人太空飛行器上從事太空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及負責載荷管理和操作的太空人,一般為某個領域的科學家或有特殊專長的專業人員,負責操作其承擔的太空科學研究項目或載荷。[12]

飛行乘組職責[編輯]

指令長[編輯]

神舟飛船飛行乘組通常由三名太空人組成,由一名太空人擔任乘組指令長。指令長是飛行乘組的指揮和負責人,通常由航天駕駛員擔任,也可由航天飛行工程師擔任。[12]

太空人資格[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

職業太空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成員)可以獲得太空人資格。太空人資格分為5個等級:四級太空人、三級太空人、二級太空人、一級太空人、特級太空人。預備太空人入選某個批次後,還不是正式的太空人,而要首先作為航天學員進行訓練,完成訓練大綱,通過考核結業後,方可獲得太空人資格[13],為四級太空人或三級太空人[14][15]。其後可以獲得其他等級資格。

太空人稱號與獎章[編輯]

主條目:航天功勳獎章

太空人列表(已飛)[編輯]

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出身的已飛太空人數量分布地圖(截至2024年10月)

截至2025年4月,已有26名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其中:9人為1960年代出生,5人為1970年代出生,10人為1980年代出生,2人為1990年代出生;23人為男性,3人為女性;出生地為黑龍江省2人,遼寧省2人,山東省2人,山西省2人,河北省3人,河南省4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2人,江蘇省3人,江西省1人,四川省1人,雲南省1人,甘肅省1人;內蒙古自治區1人;24人為漢族,2人為中國少數民族(滿族);26人全部為中國共產黨黨員;25人為現役軍人,現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太空部隊下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1人為平民。

目前在太空中

退役

姓名

肖像

出生年份

入選年份

所屬

執行任務(時間)

任務總時長

備註

楊利偉

1965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五號(2003/10/15–2003/10/16)

21小時22分鐘45秒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費俊龍

1965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六號(2005/10/12–2005/10/17) 神舟十五號(2022/11/29–2023/6/4)

191天2小時56分

中國首位多人飛天任務乘組的指令長。神舟十五號任務期間曾與神舟十四號太空人乘組共同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會師」。

聶海勝

1964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六號(2005/10/12–2005/10/17) 神舟十號(2013/6/11–2013/6/26) 神舟十二號(2021/6/17–2021/9/17)

111天14小時12分

中國首個多人飛天任務乘組成員之一。中國首位完成太空授課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成員指令長。中國首個太空站長期駐留任務乘組指令長。

翟志剛

1966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七號(2008/9/25–2008/9/28) 神舟十三號(2021/10/16–2022/4/16)

185天5小時59分

首位完成太空出艙活動的中國航天員。中國首個三人飛天任務太空人乘組指令長。中國首位完成六個月常態化太空站駐留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指令長。

劉伯明

1966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七號(2008/9/25–2008/9/28) 神舟十二號(2021/6/17–2021/9/17)

95天0小時29分

中國首個三人飛天任務乘組成員之一。中國首位太空站長期駐留任務乘組成員之一。

景海鵬

1966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七號(2008/9/25–2008/9/28) 神舟九號(2012/6/16–2012/6/29) 神舟十一號(2016/10/17–2016/11/18) 神舟十六號(2023/5/30–2023/10/31)

202天3小時1分

中國首位三人飛天任務乘組成員之一。首位在軌完成載人太空會合對接任務的中國航天員乘組指令長。首位二度/三度/四度飛天的中國航天員。首位二度擔任指令長的中國航天員。首位完成中期太空駐留的中國航天員乘組指令長。

劉旺

1969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九號(2012/6/16/–2012/6/29)

12天15小時25分

中國首個在軌完成載人太空會合對接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成員之一。

劉洋

1978

201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九號(2012/6/16–2012/6/29) 神舟十四號(2022/6/5–2022/12/4)

195天0小時48分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首位執行飛行任務的第二批太空人成員。中國首位在軌完成載人太空會合對接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成員之一。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曾與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共同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會師」。

張曉光

1966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號(2013/6/11–2013/6/26)

14天14小時29分

中國首位完成太空授課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成員之一。

王亞平

1980

201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號(2013/6/11–2013/6/26) 神舟十三號(2021/10/16–2022/4/16)

197天0小時1分

中國首位完成太空授課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成員之一。中國首個完成六個月常態化太空站駐留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成員之一。中國首位完成太空出艙任務的女太空人。

陳冬

1978

201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一號(2016/10/17–2016/11/18) 神舟十四號(2022/6/5–2022/12/4) 神舟二十號(2025/04/24–)

259天13小時又55分(進行中)

首位完成中期太空駐留的中國航天員乘組成員之一。第二批太空人中的首位指令長。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曾與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共同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會師」。

湯洪波

1975

201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二號(2021/6/17–2021/9/17) 神舟十七號(2023/10/26–2024/4/30)

279天10小時42分

中國首個太空站長期駐留任務乘組成員之一。中國首個多次執行太空站任務的太空人。

葉光富

1980

201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三號(2021/10/16–2022/4/16) 神舟十八號(2024/4/25–2024/11/04)

374天13小時57分

中國首個完成六個月常態化太空站駐留任務的太空人乘組成員之一。

蔡旭哲

1976

201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四號(2022/6/5–2022/12/4) 神舟十九號(2024/10/30–2025/04/30)

364天19小時04分

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曾與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共同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會師」。

鄧清明

1966

1998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五號(2022/11/29–2023/6/4)

186天7小時24分

首批太空人人選中最後一位完成飛行任務的太空人。神舟十五號任務期間曾與神舟十四號太空人乘組共同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會師」。

張陸

1976

201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五號(2022/11/29–2023/6/4)

186天7小時24分

神舟十五號任務期間曾與神舟十四號太空人乘組共同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會師」。

第二批太空人人選中最後一位完成飛行任務的太空人。

朱楊柱

1986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六號(2023/5/30–2023/10/31)

153天22小時40分

中國首位執行飛行任務的飛行工程師。

桂海潮

1986

2020

北京航空太空大學

神舟十六號(2023/5/30–2023/10/31)

153天22小時40分

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非現役軍人太空人。中國首位執行飛行任務的載荷專家。

唐勝傑

1989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七號(2023/10/26–2024/4/30)

187天6小時31分

首位執行飛行任務的第三批航天駕駛員之一。

江新林

1988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七號(2023/10/26–2024/4/30)

187天6小時31分

首位執行飛行任務的第三批航天駕駛員之一。

李聰

1989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八號(2024/4/25–2024/11/04)

192天4小時25分

李廣蘇

1987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八號(2024/4/25–2024/11/04)

192天4小時25分

宋令東

1990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九號(2024/10/30–2025/04/30)

182天8小時41分

王浩澤

1990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十九號(2024/10/30–2025/04/30)

182天8小時41分

陳中瑞

1984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二十號(2025/04/24–)

44天22小時又3分(進行中)

王傑

1989

2020

中國航天員大隊

神舟二十號(2025/04/24–)

44天22小時又3分(進行中)

太空人列表(按選拔批次)[編輯]

714工程[編輯]

1969年10月啟動選拔,1971年3月15日入選,共19人[16][17](另說20人[18][19][20]),作為曙光一號計劃(714工程)預備太空人。

柴鴻良[21][17]

董小海[17]

杜金城[17]

方國俊[22][17]

胡占孜[23][17]

李世長[17]

劉崇富[17]

劉忠義[17]

魯祥孝[17]

馬子忠[17]

孟森林[17]

邵志堅[17]

王福和[17]

王福全[17]

王全博[17]

王榮森[17]

王志躍[24][17]

余桂林[25](存疑[26])

張汝祥[17]

921工程[編輯]

第一批[編輯]

1996年10月入選,2003年7月3日結業[14],共2人,全部為航天駕駛員。原本作為太空人教練員培養,後來2人申請參加太空人選拔併入選。

李慶龍(2014年退役)[27]

吳傑(備份:神舟六號;2014年退役)[27]

1995年10月啟動選拔,1998年1月入選,2003年7月3日結業[14],共12人,全部為航天駕駛員[28]。以下粗體為已飛。

陳全(備份:神舟七號指令長;2014年退役)[27]

鄧清明(任務:神舟十五號;備份: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神舟十二號)

費俊龍(任務:神舟六號指令長,神舟十五號指令長;備份:神舟七號)

景海鵬(任務:神舟七號,神舟九號指令長,神舟十一號指令長,神舟十六號指令長;備份:神舟六號)

劉伯明(任務:神舟七號,神舟十二號;備份:神舟六號指令長)

劉旺(任務:神舟九號)

聶海勝(任務:神舟六號,神舟十號指令長,神舟十二號指令長;備份:神舟五號指令長,神舟七號,神舟九號)

潘占春(2014年退役)[27]

楊利偉(任務:神舟五號指令長)

翟志剛(任務:神舟七號指令長,神舟十三號指令長;備份:神舟五號指令長,神舟六號指令長)

張曉光(任務:神舟十號;備份:神舟九號)

趙傳東(2014年退役)[27]

第二批[編輯]

2009年5月啟動選拔,2010年5月入選,共7人(2位女性),全部為航天駕駛員[29][30][31]。

蔡旭哲(任務: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九號指令長)

陳冬(任務:神舟十一號,神舟十四號指令長,神舟二十號指令長)

劉洋(任務:神舟九號,神舟十四號)

湯洪波(任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七號指令長;備份:神舟十一號)

王亞平(任務:神舟十號,神舟十三號;備份:神舟九號)

葉光富(任務: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八號指令長)

張陸(任務:神舟十五號)

第三批[編輯]

2018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啟動選拔[32],2020年9月入選,共18人(1位女性),其中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7名,載荷專家4名[33][34][35]。本批選拔考慮太空站任務和登月任務需求[36]。

截至2025年4月神舟二十號任務,該批次有10人名字披露。

桂海潮 載荷專家(任務:神舟十六號)

朱楊柱 航天飛行工程師(任務:神舟十六號)

唐勝傑 航天駕駛員(任務:神舟十七號)

江新林 航天駕駛員(任務:神舟十七號)

李聰 航天駕駛員(任務:神舟十八號)

李廣蘇 航天駕駛員(任務:神舟十八號)

宋令東 航天駕駛員(任務:神舟十九號)

王浩澤 航天飛行工程師(任務:神舟十九號)

陳中瑞 航天駕駛員(任務:神舟二十號)

王傑 航天飛行工程師(任務:神舟二十號)

第四批[編輯]

不晚於2022年10月啟動選拔,預計耗時1年半左右[37][38],預計共入選12至14人,其中航天駕駛員7至8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共5至6名(載荷專家2名左右),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39]。本批選拔考慮太空站任務和登月任務需求[36]。

2024年5月,有報道提及一名具有電腦方面博士頭銜、專業於資訊科技及電腦範圍、在資訊技術支援部門工作的香港警察女總督察(引述名稱為黎家盈)獲選成為該批次載荷專家,已被借調到保安局併到北京進行訓練,有機會參與中國載人登月任務。[40][41][42]

2024年6月1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太空人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0名預備太空人最終入選,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各1名載荷專家)。[43]

2024年8月,第四批預備太空人入隊參加訓練。[44]

太空人飛行任務排班表[編輯]

批次

太空人

載人太空飛行飛行任務

在太空時間

神舟五號

神舟六號

神舟七號

神舟九號

神舟十號

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二號

神舟十三號

神舟十四號

神舟十五號

神舟十六號

神舟十七號

神舟十八號

神舟十九號

神舟二十號

1

楊利偉

21小時22分鐘45秒

費俊龍

191天2小時56分鐘

聶海勝

111天14小時12分鐘

翟志剛

185天5小時59分鐘

劉伯明

95天0小時29分鐘

景海鵬

201天17小時1分鐘

劉旺

12天15小時25分鐘

2

劉洋

195天0小時48分鐘

1

張曉光

14天14小時29分鐘

2

王亞平

197天0小時1分鐘

陳冬

214天15小時52分鐘

湯洪波

259天5小時又55分(進行中)

葉光富

374天13小時57分

蔡旭哲

364天18小時又4分

1

鄧清明

186天7小時24分鐘

2

張陸

186天7小時24分鐘

3

朱楊柱

153天22小時40分鐘

桂海潮

153天22小時40分鐘

唐勝傑

187天20小時48分鐘

江新林

187天20小時48分鐘

李聰

192天4小時25分

李廣蘇

192天4小時25分

宋令東

182天8小時又40分

王浩澤

182天8小時又40分

陳中瑞

44天14小時又3分(進行中)

王傑

44天14小時又3分(進行中)

參見[編輯]

中國女太空人

天宮空間站載人發射任務列表

具有華人血統的太空人

王贛駿

張福林

焦立中

盧傑

參考文獻[編輯]

^ Shuguang 1.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1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4) (英語).

^ 奚啟新; 范炬煒; 劉程. 中国航天员诞生记. 新華網. 2003-10-17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0) –透過人民網.

^ Shenzhou 5.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1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8) (英語).

^ 翟志刚完成太空行走 我国首次空间出舱取得成功. 新華社. 2008-09-27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透過中國政府網.

^ Shenzhou 7.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1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8) (英語).

^ 新华视点:聚焦中国首位“女太空人”刘洋. 新華社. 2012-06-15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透過中國政府網.

^ Amos, Jonathan. Shenzhou-9 docks with Tiangong-1. BBC News. 2012-06-18 [202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 (英語).

^ 综合消息:海外媒体关注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新華網. 2021-11-08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 新华视点:聚焦中国首位“女太空人”刘洋. www.gov.cn.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 女航天员禁止生育?这些和太空有关的谣言扯到天际. 科技日報 (新華網). 2019-04-23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航天员?. 科學網. 2022-10-04 [2023-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4).

^ 12.0 12.1 12.2 12.3 总师有话说|为什么是“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 训练期航天员的选拔-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任务专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2012-06-07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 14.0 14.1 14.2 我国首批航天员为何招募人数为14名. 新華網. 2016-11-15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 我国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分为五个级别. 頭條.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 黃明. 聆听中华飞天的脚步声——中国航天五十年. 新華網. 2005-10-20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透過中國政府網.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譚衛平. 老航天员信贺新航天员 33年前他们曾入选(名单). 北京青年報. 2003-10-17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10) –透過膠東在線.

^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中国航天员中心五十年建设发展记事. 新華網. 2018-03-31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 付毅飛. 中国载人航天,你不知道的故事. 科技日報. 2022-09-21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透過中國科技網.

^ 彭丹妮. 载人航天:从“曙光”到“天宫”. 中國新聞周刊. 2021-07-07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 綦天正. 柴鸿良:我比普通人更加普通. 新世紀周刊. 2005-10-14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透過新浪新聞.

^ 張蕊. 方国俊:中国预备航天第一人. 新世紀周刊. 2005-10-14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透過新浪新聞.

^ 綦天正. 胡占孜:我们没飞未必是坏事. 新世紀周刊. 2005-10-14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透過新浪新聞.

^ 張蕊. 王志跃:打下U2飞机的航天员. 新世紀周刊. 2005-10-14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透過新浪新聞.

^ 选拔出十九名航天员 (PDF). 圖形科普. 2003, (9): 49 [2023-06-13]. ISSN 1006-88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 舒雲著. “神六”背后的故事.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5: 182. ISBN 7-5075-1942-2. 余桂林馬上按了電鈕,試驗立即中止。一檢查,肺里積水。接下來的太空人體檢他就沒再做,馬上住進醫院[……]住了一個月的院,完全好了,人家太空人也選拔完了。沒選上太空人,還「炸」了肺,並沒有影響余桂林的情緒

^ 27.0 27.1 27.2 27.3 27.4 薛艷雯; 單儒超; 李瀟帆. 中国航天员:矢志飞天 初心不改. 新華網. 2018-01-24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2).

^ 揭秘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批航天员选拔历程. 新浪網. 2008-09-24 [2023-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产生 5名男航天员 2名女航天员. 新華社. 2010-05-07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透過中國政府網.

^ China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spacefacts.de

^ Pearlman, Robert Z. Names of China's Secret Astronauts Revealed by Autographed Envelope. Space.com. 2011-12-07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6) (英語).

^ 中国载人航天庆祝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暨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 2018-04-23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8).

^ 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启动. 新京報. 2018-04-24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 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顺利完成 18名预备航天员入选. 新華網. 2020-10-01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5).

^ Lei, Zhao. 18 picked for nation's 3rd generation of astronauts. China Daily. 2020-10-01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1).

^ 36.0 36.1 《新闻1+1》 20230530 应用与发展,中国空间站新阶段!. CCTV新聞頻道. 2023-05-30 [2023-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 人民日報. 2022-10-03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1).

^ China begins recruitment for 4th batch of astronauts. Space.com.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3).

^ 我国计划于年底前完成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 10余名港澳地区候选对象进入复选. 新華網. 2023-05-29 [202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 Policewoman picked as Hong Kong’s first astronaut for China’s space programm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4-05-24 [2024-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6) (英語).

^ 港產太空人|消息:女總督察黎家盈料獲選載荷專家 去年起赴京受訓(更新). Yahoo News. 2024-05-24 [2024-05-25] (中文(香港)).

^ 香港女警员据报入选预备航天员载荷专家 | 联合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4-05-25] (中文(簡體)).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顺利完成. https://www.cmse.gov.cn/. [2024-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7) (中文(簡體)).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第四批航天员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 環球網. 2024-10-29 [2024-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9).

閱論編 中國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714工程

921工程

在軌

陳冬

陳中瑞

王傑

714工程曙光十九人(1971年)未飛退役

王榮森

方國俊

李世長

王志躍

魯祥孝

柴鴻良

邵志堅

王福全

孟森林

杜金城

劉忠義

張汝祥

王全博

馬子忠

董小海

胡占孜

劉崇富

王福和

余桂林

921工程第一批十四人(1996年)(1998年)已飛現役

楊利偉(神五)

費俊龍(神六、神十五)

聶海勝(神六、神十、神十二)

翟志剛(神七、神十三)

劉伯明(神七、神十二)

景海鵬(神七、神九、神十一、神十六)

劉旺(神九)

張曉光(神十)

鄧清明(神十五)

未飛退役

陳全

吳傑

潘占春

趙傳東

李慶龍

第二批七人(2010年)已飛現役

劉洋(神九、神十四)

王亞平(神十、神十三)

陳冬(神十一、神十四、神二十)

湯洪波(神十二、神十七)

葉光富(神十三、神十八)

蔡旭哲(神十四、神十九)

張陸(神十五)

第三批十八人(2020年)已飛現役

朱楊柱(神十六)

桂海潮(神十六)

唐勝傑(神十七)

江新林(神十七)

李聰(神十八)

李廣蘇(神十八)

宋令東(神十九)

王浩澤(神十九)

陳中瑞(神二十)

王傑(神二十)

未飛現役

其他8名入選太空人待公開

第四批十人(2024年)未飛現役

10名入選太空人待公開

相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太空人大隊

太空人中心

航天功勳獎章

閱論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飛行任務(載人飛行*)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無人測試

神舟一號(1999年)

神舟二號(2001年)

神舟三號(2002年)

神舟四號(2002年)

載人飛行

神舟五號*(2003年)

神舟六號*(2005年)

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艙外活動技術驗證

神舟七號*(2008年)

交會對接技術驗證及短期在軌駐留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

神舟八號(2011年)

神舟九號*(2012年)

神舟十號*(2013年)

中期在軌駐留及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驗證

長征七號首飛(2016年)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

神舟十一號*(2016年)

天舟一號(2017年)

第三步(太空站階段)載人發射無人發射艙外活動一期工程關鍵技術驗證階段

長征五號B首飛(2020年)

太空站天和核心艙(2021年)

天舟二號(2021年)

神舟十二號*(2021年)

天舟三號(2021年)

神舟十三號*(2021年)

建造階段

天舟四號(2022年)

神舟十四號*(2022年)

太空站問天實驗艙(2022年)

太空站夢天實驗艙(2022年)

天舟五號(2022年)

神舟十五號*(2022年)

應用與發展階段

天舟六號 (2023年)

神舟十六號*(2023年)

神舟十七號*(2023年)

天舟七號(2024年)

神舟十八號*(2024年)

神舟十九號*(2024年)

天舟八號(2024年)

神舟二十號*(2025年)

天舟九號(預定2025年)

神舟二十一號*(預定2025年)

太空站巡天號光學艙(不早於2026年)

載人月球探測登月階段測試驗證

近地軌道試驗

夢舟Y飛船無人繞月

夢舟Y飛船載人繞月及攬月着陸器無人登月

載人登月規劃中(計劃2030年前)測試驗證

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2016年,成功)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2020年,成功)

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2020年,失敗)

輕舟貨運飛船(計劃2025年)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計劃2025年)

運載火箭太空船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F

長征七號

長征五號B

長征十號(計劃約2027年)

長征十號甲(計劃約2026年)

載人飛船

神舟載人飛船

夢舟載人飛船(計劃約2027至2028年)

攬月着陸器(計劃2030年前)

貨運飛船

天舟貨運飛船

低成本貨運系統

輕舟貨運飛船(計劃2025年)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計劃2025年)

太空站工程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

天宮三號空間實驗室(取消)

天宮空間站

天和核心艙

問天實驗艙

夢天實驗艙

巡天號光學艙(研製中)

太空衣

艙內服

飛天艙外服

海鷹艙外服(僅神舟七號)

望宇登月服(研製中)

月球車

探索載人月球車

其他

中國月球遙感衛星(研製中)

地面設施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太空發射場

着陸場

四子王旗着陸場

東風着陸場

指揮測控通信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陸基測控站

海基測控船

遠望號測控船隊

天基測控衛星

太空人訓練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人物總指揮丁衡高 → 曹剛川 → 李繼耐 → 常萬全 → 張又俠 → 李尚福 → 許學強總設計師王永志 → 周建平太空人閱論編 中國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714工程

921工程

在軌

陳冬

陳中瑞

王傑

714工程曙光十九人(1971年)未飛退役

王榮森

方國俊

李世長

王志躍

魯祥孝

柴鴻良

邵志堅

王福全

孟森林

杜金城

劉忠義

張汝祥

王全博

馬子忠

董小海

胡占孜

劉崇富

王福和

余桂林

921工程第一批十四人(1996年)(1998年)已飛現役

楊利偉(神五)

費俊龍(神六、神十五)

聶海勝(神六、神十、神十二)

翟志剛(神七、神十三)

劉伯明(神七、神十二)

景海鵬(神七、神九、神十一、神十六)

劉旺(神九)

張曉光(神十)

鄧清明(神十五)

未飛退役

陳全

吳傑

潘占春

趙傳東

李慶龍

第二批七人(2010年)已飛現役

劉洋(神九、神十四)

王亞平(神十、神十三)

陳冬(神十一、神十四、神二十)

湯洪波(神十二、神十七)

葉光富(神十三、神十八)

蔡旭哲(神十四、神十九)

張陸(神十五)

第三批十八人(2020年)已飛現役

朱楊柱(神十六)

桂海潮(神十六)

唐勝傑(神十七)

江新林(神十七)

李聰(神十八)

李廣蘇(神十八)

宋令東(神十九)

王浩澤(神十九)

陳中瑞(神二十)

王傑(神二十)

未飛現役

其他8名入選太空人待公開

第四批十人(2024年)未飛現役

10名入選太空人待公開

相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太空人大隊

太空人中心

航天功勳獎章

系統組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系統組成

太空人系統

總指揮:宿雙寧 → 陳善廣 → 高峰

總設計師:宿雙寧 → 黃偉芬

空間應用系統

總指揮:高銘

總設計師:趙光恆

載人飛船系統

總指揮:戚發軔 → 袁家軍 → 尚志 → 何宇

總設計師:戚發軔 → 張柏楠 → 賈世錦

貨運飛船系統

總指揮:馮永

總設計師:白明生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系統

總指揮:黃春平 → 劉宇 → 荊木春

總設計師:王德臣 → 劉竹生 → 荊木春 → 張智 → 容易 → 劉烽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系統

總指揮:王小軍

總設計師:范瑞祥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系統

總指揮:王珏

總設計師:李東

酒泉發射場系統

總指揮:張志芬 → 鄒利鵬

總設計師:鄭永煌

海南發射場系統

總指揮:張學宇

總設計師:萬全

測控通信系統

總指揮:郝衛中

總設計師:董光亮

空間實驗室系統

總指揮:何宇

總設計師:朱樅鵬

太空站系統

總指揮: 王翔

總設計師:楊宏

着陸場系統

總指揮:張志芬

總設計師:匡乃雪

光學艙系統

總指揮:龐賀偉

總設計師:張柏楠

長征十號運載火箭系統

總設計師:張智

相關計劃

曙光計劃

863計劃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

國家航天局(CNSA)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CMSA)

運載火箭閱論編 中國運載火箭現役國營

長征系列

長征二號丙

長征二號丁

長征二號F

長征三號甲

長征三號乙

長征三號丙

長征四號乙

長征四號丙

長征五號

長征五號B

長征六號

長征六號甲

長征六號丙

長征七號

長征七號改

長征八號

長征八號甲

長征十一號

長征十二號

龍系列

捷龍一號

捷龍三號

快舟系列

快舟一號

快舟一號甲

快舟十一號

混合

中科系列

力箭一號

民營

星際榮耀

雙曲線一號

星河動力

穀神星一號

藍箭航天

朱雀二號

天兵科技

天龍二號

東方空間

引力一號

研製中國營

長征系列

長征六號乙

長征九號

長征十號

長征十號甲

龍系列

捷龍二號

騰龍一號

快舟系列

快舟二十一號(英語:Kuaizhou#Models)

西北工業大學

飛天一號

混合

中科系列

力箭二號

力箭三號

民營

星際榮耀

雙曲線三號

深藍航天

星雲一號

星河動力

穀神星二號

智神星一號

天兵科技

天龍三號

火箭派

達爾文二號

藍箭航天

朱雀三號

東方空間

引力二號

箭元科技

元行者一號

退役

長征系列

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丁

長征二號甲

長征二號E

長征三號

長征四號甲

風暴一號

開拓者系列

開拓者一號

開拓者二號

開拓者二號甲

朱雀一號

OS-M

註:本模板不收錄已取消研發的發射載具斜體表示該型火箭已經發射過但還未成功進入軌道參見: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列表、YF系列火箭發動機、遠征系列上層級、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板: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衛星地球遙感

返回式衛星

遙感系列衛星

高分專項工程

吉林一號

天繪系列衛星

地球觀測

海洋系列衛星

海洋一號

海洋二號

資源系列衛星(部分與巴西合作)

資源一號

資源二號

資源三號

環境監測

環境減災衛星

雲海系列衛星

雲海一號

雲海二號

雲海三號

氣象

風雲系列衛星

軍事偵察

尖兵系列衛星

通信與廣播

東方紅系列

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二號

東方紅三號

東方紅四號

東方紅五號

中星系列衛星

鑫諾衛星

亞太衛星

亞洲衛星

烽火系列衛星

神通系列衛星

通信技術試驗系列衛星

天通一號

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系列衛星

國網

鴻雁(被合併)

虹雲(被合併)

行雲(被合併)

千帆

鴻鵠-3

跟蹤與數據中繼

天鏈系列中繼衛星

天鏈一號01

天鏈一號02

天鏈一號03

天鏈一號04

天鏈一號05

天鏈二號01

導航與定位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二號、北斗三號)

中國區域定位系統

天文與太空科學觀測進行中

雙星計劃(與歐洲合作)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號)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懷柔一號)

羲和計劃

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

夸父計劃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

太極計劃

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

天琴計劃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與歐洲合作)

天基多波段空間變源監視器(與法國合作)

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研究專項)

未來計劃

巡天號光學艙

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與歐洲合作)

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太空望遠鏡(與歐洲合作)

資助項目

閱論編中國科學院太空科學先導專項實施任務一期

暗物質體子探測衛星(悟空號,DAMPE)

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QUESS)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HXMT)

二期

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懷柔一號,GECAM)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夸父一號,ASO-S)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天關,EP)

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微笑計劃,SMILE)

三期

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太空望遠鏡(慧眼二號,eXTP)

超長波天文陣列(鴻蒙計劃,DSL)

系外地球科學衛星(ET)

太陽極軌天文台(夸父二號,SPO)

空間引力波探測編隊(太極二號)

斜體字為未發射衛星

分類

技術研究與試驗

實踐系列衛星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

希望一號

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

天源一號

張衡一號

張衡二號(與意大利合作)

太空探測器月球探測

嫦娥系列

一號

二號

三號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鵲橋

四號

五號

鵲橋二號

六號

七號

八號

天都

一號

二號

月球遙感衛星

月球車

玉兔號

玉兔二號

行星探測火星探測

螢火系列

螢火一號

天問系列

天問一號

天問三號

火星車

祝融號

小行星探測

嫦娥二號

天問二號

首次近地小行星防禦

外太陽系探測

天問四號

星際快車

載人太空飛行載人飛船已完成

神舟飛船

一號

二號

三號

四號

五號

六號

七號

八號

九號

十號

十一號

十二號

十三號

十四號

十五號

十六號

十七號

十八號

十九號

進行中

神舟飛船

二十號

未來計劃

神舟飛船

二十一號

夢舟飛船

攬月着陸器

已取消

曙光一號

貨運飛船已完成

天舟

一號

二號

三號

四號

五號

六號

七號

進行中

天舟

八號

未來計劃

天舟

九號

低成本貨運系統

輕舟貨運飛船(計劃2025年)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計劃2025年)

太空站已完成

天宮一號

天宮二號

伽馬暴偏振探測器(天極號)

進行中

天宮空間站

天和核心艙

問天實驗艙

夢天實驗艙

未來計劃

天宮空間站

巡天號光學艙

高能宇宙輻射探測設施

伽馬暴偏振探測器二號

月球科研站

已取消

天宮三號

太空衣已退役

曙光艙內服

飛天艙外服(第一代)

海鷹艙外服(僅神舟七號)

使用中

艙內服

飛天艙外服(第二代)

研製中

望宇登月服

載人登月未來計劃

長征十號

夢舟Y飛船

攬月着陸器

望宇登月服

探索載人月球車

月球遙感衛星

設施航天城

東風航天城

北京航天城

上海航天城

文昌航天城

東方太空港

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測控通信系統

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中國航天測控站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轄遠望號船隊)

中國深空測控網

發射場系統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轄文昌太空發射場)

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轄東方太空港)

海南商業太空發射場

着陸場系統

四子王旗着陸場

東風着陸場

機構工信部下屬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國家航天局

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深空探測實驗室

軍隊系統

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軍事太空部隊

太空人大隊

航天偵察局

國資委下屬航天科技集團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院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四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

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六院

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七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八院

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十一院

中國衛通

鑫諾衛星通信

航天科工集團

資訊技術研究院一院

防禦技術研究院二院

飛航技術研究院三院

運載技術研究院四院

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動力技術研究院六院

中國衛星網絡地方投資

上海垣信

中科院系統

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國家太空科學中心

力學研究所(中科宇航)

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

天文台

國家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氣象局系統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航天院校

北京航空太空大學

南京航空太空大學

瀋陽航空太空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太空部隊航天工程大學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深空探測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太空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航空太空學院

浙江大學航空太空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

中南大學航空太空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航空太空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力學與航空太空學院

西華大學航空太空學院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航天高級技工學校

民營航天企業

星際榮耀

星河動力

藍箭航天

翎客航天

零壹空間

天兵科技

深藍航天

東方空間

箭元科技

火箭派

九州雲箭

吉利時空道宇(英語:Geespace)

長光衛星

科創航天

銀河航天

天儀研究院

微納星空

紫微科技

航天馭星

辰海空間

人物科學家

錢學森

趙九章

楊嘉墀

楊南生

屠善澄

屠守鍔

王永志

王希季

戚發軔

孫來燕

孫家棟

陳芳允

竺苗龍

歐陽自遠

杜慶華

范瑞祥

胡海昌

胡世祥

黃春平

黃緯祿

龍樂豪

欒恩傑

衛一清

葉培建

莊逢甘

任新民

江綿恆

張貴田

張其彬

張慶偉

梁思禮

梁守槃

劉振興

劉永坦

謝光選

蔡金濤

陸元九

閔桂榮

李濟生

姜傑

潘先覺

朱森元

譚永華

太空人閱論編 中國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714工程

921工程

在軌

陳冬

陳中瑞

王傑

714工程曙光十九人(1971年)未飛退役

王榮森

方國俊

李世長

王志躍

魯祥孝

柴鴻良

邵志堅

王福全

孟森林

杜金城

劉忠義

張汝祥

王全博

馬子忠

董小海

胡占孜

劉崇富

王福和

余桂林

921工程第一批十四人(1996年)(1998年)已飛現役

楊利偉(神五)

費俊龍(神六、神十五)

聶海勝(神六、神十、神十二)

翟志剛(神七、神十三)

劉伯明(神七、神十二)

景海鵬(神七、神九、神十一、神十六)

劉旺(神九)

張曉光(神十)

鄧清明(神十五)

未飛退役

陳全

吳傑

潘占春

趙傳東

李慶龍

第二批七人(2010年)已飛現役

劉洋(神九、神十四)

王亞平(神十、神十三)

陳冬(神十一、神十四、神二十)

湯洪波(神十二、神十七)

葉光富(神十三、神十八)

蔡旭哲(神十四、神十九)

張陸(神十五)

第三批十八人(2020年)已飛現役

朱楊柱(神十六)

桂海潮(神十六)

唐勝傑(神十七)

江新林(神十七)

李聰(神十八)

李廣蘇(神十八)

宋令東(神十九)

王浩澤(神十九)

陳中瑞(神二十)

王傑(神二十)

未飛現役

其他8名入選太空人待公開

第四批十人(2024年)未飛現役

10名入選太空人待公開

相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太空人大隊

太空人中心

航天功勳獎章

紀念活動紀念日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2016年起)

3月22日航天質量日

9月21日航天質量日

展館

中國航天博物館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

東方太空港航天科普館

航天展示中心

航天三院

北京航空太空博物館

北京航空太空大學

珠海太空中心

文昌市航天科普館

展覽

中國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

北京(國家博物館)

香港(科學館、歷史博物館)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相關作品書籍

楊利偉自傳《天地九重》

《航天七部曲》

《中國飛天路》

《挺進太空》

《問鼎蒼穹:共和國航天紀實》

紀錄片

《東方神舟》

《撼天記》

《太空英雄》

《非凡21小時》

《神六:再上太空》

《神奇的嫦娥五號》

電視劇

《神舟》

《問天》

電影

《飛天》

《我和我的祖國》

音樂

《奔向你》

閱論編航天項目一覽與年表航天綜合

航天年表

航天紀錄

火箭和導彈技術年表(英語:Timeline of rocket and missile technology)

外太空探索時間表

太空競賽年表

亞洲太空競賽

載人太空飛行綜合

載人太空船列表

年表

載人航天飛行列表

1961年-1970年

1971年-1980年

1981年-1990年

1991年-2000年

2001年-2010年

2011年-2020年

2021年至今

計劃列表(英語:List of human spaceflight programs)

蘇聯

俄羅斯

東方計劃

神舟計劃

上升計劃

聯盟計劃列表

水星計劃

雙子座計劃

太陽神計劃

太空實驗室

阿提米絲

太空實驗室

禮炮號太空站

太空站遠征隊列表

發射任務列表

載人(英語:List of human spaceflights to Salyut space stations)

無人(英語:List of unmanned spaceflights to Salyut space stations)

太空站艙外活動列表

禮炮號太空站訪客列表(英語:List of Salyut visitors)

和平號太空站

太空站遠征隊列表

發射任務列表

載人(英語:List of human spaceflights to Mir)

無人(英語:List of unmanned spaceflights to Mir)

太空站艙外活動列表(英語:List of Mir spacewalks)

和平號太空站訪客列表(英語:List of Mir visitors)

國際太空站

太空站遠征隊列表

發射任務列表

載人

無人

太空站艙外活動列表

國際太空站訪客列表(英語:List of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visitors)

天宮空間站

發射任務列表

載人

無人

太空站艙外活動列表

太空穿梭機

太空穿梭機機組成員列表(英語:List of Space Shuttle crews)

任務列表

年表(英語:Timeline of Space Shuttle missions)

太空穿梭機撤銷發射列表(英語:List of space shuttle rollbacks)

人物列表

太空人列表

按名字

按候選年份(英語:List of astronauts by year of selection)

按首次宇航年份

太陽神計劃太空人

中國太空人列表

蘇聯太空人列表(英語:List of cosmonauts)

太空旅客列表(按名字)(英語:List of space travelers by name)

各國太空旅客列表(英語:List of space travelers by nationality)

時間表

相關事故

艙外活動

艙外活動列表

1965年-1999年

2000年-2015年

2015年至今

累計艙外活動列表

最長艙外活動列表

太空漫步列表(英語:List of spacewalkers)

太陽系探索

年表

星際探測列表(英語:List of interplanetary voyages)

到外星的任務的列表(英語:List of missions to the outer planets)

外星登陸列表(英語:List of landings on extraterrestrial bodies)

外星表面的人造物件的列表(英語:List of artificial objects on extra-terrestrial surfaces)

停留拉格朗日點的人造物件的列表(英語:List of objects at Lagrangian points)

太陽系探測器

運作中的太陽系探測器的列表(英語:List of active Solar System probes)

月球探測任務列表

太陽探測任務列表

月球探測任務列表

水星探測任務列表(英語:Exploration of Mercury)

金星探測任務列表

火星探測任務列表

逃逸中的探測器的列表(英語:List of artificial objects leaving the Solar System)

人造衛星及太空探測器年表(英語:Timeline of artificial satellites and space probes)

地心軌道人造衛星

氣候研究衛星列表(英語:List of climate research satellites)

地球觀測衛星列表(英語:List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年表(英語:Timeline of Earth science satellites)

通信衛星的諸首次的列表(英語:List of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firsts)

立方衛星列表(英語:List of CubeSats)

迷你衛星

口袋衛星(英語:PocketQube)

位於地球同步軌道的人造衛星的列表(英語:List of satellites in geosynchronous orbit)

靜止環境觀測衛星列表(英語:List of GOES satellites)

宇宙號系列人造衛星列表(英語:List of Kosmos satellites)

提供地球磁層數據的人造衛星的列表(英語:List of satellites which have provided data on Earth's magnetosphere)

屬於美國國家偵察局的人造衛星的列表(英語:List of NRO launches)

追蹤和數據中繼衛星列表(英語:List of TDRS satellites)

GPS衛星

運載系統

太空船列表

無人(英語:List of unmanned spacecraft by program)

載人(英語:List of crewed spacecraft)

運載火箭列表

各式運載系統的對比

探空火箭列表(英語:List of sounding rockets)

火箭上層級列表

各國首次自主發射運載火箭時間表

運載火箭發射(按火箭類型)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

羅老運載火箭

Mu系列運載火箭

艾普斯龍運載火箭

亞里安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

擎天神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英語:List of Atlas launches)

黑布蘭特系列探空運載火箭發射列表(英語:List of Black Brant launches)

獵鷹9號與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列表

2020年至2022年

2023年及以後

質子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俄語:Список пусков ракет-носителей Протон-К (8К82К))

R-7火箭發射列表(烏克蘭語:Список запусків Р-7)

東方號

聯盟號

閃電號

拂曉號運載火箭(俄語:Восход (ракета-носитель))

斥候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英語:List of Scout launches)

雷神和三角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英語:List of Thor and Delta launches)

泰坦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英語:List of Titan launches)

V-2火箭發射列表(德語:Liste der Versuchsstarts der A4-Rakete)

天頂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列表(英語:List of Zenit launches)

朱諾一號運載火箭

鑽石系列運載火箭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

宇宙號運載火箭

SpaceX星艦

運載火箭發射(按國家或地區)

韓國

中國

日本

朝鮮

歐洲

以色列

伊朗

巴西

印度

運載火箭發射(按發射場)

文昌太空發射場發射任務列表

薩迪什·達萬太空中心發射列表

航天機構

通信衛星公司列表(英語:List of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mpanies)

通信衛星操作者的對比(英語:Comparison of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perators)

私人航天公司列表(英語:List of private spaceflight companies)

火箭發射場列表

航天機構列表

太空船生產商列表(英語:List of spacecraft manufacturers)

2025-06-09 12:43: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