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晴川”的诠释是:晴天下的江面。晋袁峤之《兰亭诗》之二:“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清方文《田家》诗之一:“出郊聊散步,芳草艳晴川。”看了这诠释,我觉得,“晴天下的江面”,释义有点片面,可在“江面”之后添加“或原野”三字,意思才完整。
“川”作原野解,古已有之。南北朝时的北齐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表现了一派草肥牛羊壮的沃野平川的场景。还有,韦庄《山墅闲题》诗中的“迤逦前岡压后岡,一川桑柘好残阳”,贺铸一首《青玉案》词中也有“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西厢记》的“莫道男儿心如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其中的“川”都是平川原野的意思。在现代文学中,人们也能见到“一马平川”和“米粮川”的字样。再看《汉大》自己“川”条目的诠释,其义项①是“河流”,义项②是“平川,原野”。足以证明,除了“河流”的本义,“平川原野”也是古往今来,“川”的一条不能缺失的义项。那么“晴川”为什么只指“江面”而屏弃“原野”呢?留下有释义不精准的遗憾。本人曾写过一首七律,题作《过临安农家乐庄园》,诗中也用到“晴川”,录之如下:“青峰入屋枕斜晖,空室无人未闭扉。村畔闲情听犬吠,场边舞步笑鹅肥。风惊花树虫鸣细,日照窗帷竹影稀。一抹晴川山外近,恍如身在武陵矶。”依《汉大》的“晴天下的江面”解释,这“晴川”就说不通了,因为它不是我表达的意思了。我诗中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晴空下不远处山的那一边,就是熙熙攘攘一片都市平原,而我在山的这一边的小山村里,却有置身在武陵桃源的感觉。
下面要说的是,“晴川”所引的书证,同“江面”的诠释不吻合。请看“书证”①的“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既然指江面,为什么还要“仰”呢?难道它在天上么?其实这里的“晴川”,指的是“晴空”和“江河水”,它表示平行的两种事物;“涣”与“焕”是想通的,表示光明和灿烂。那两句诗的意思是:眺看远近处丰美的林树,仰望蓝天白云的晴空,俯看身边清澈荡漾的碧波,光景真美好啊。书证③“出郊聊散步,芳草艳晴川”:“晴川”若指江面,芳草怎么去“艳”它呢?就算是芳草艳艳,同江面怎么关联呢?古诗有:“离离原上草”和“天涯何处无芳草”,须知,芳草常同原野挂钩而让人去遐想的。书证②引崔颢“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也未必是指江面。因为崔颢明明写的是汉阳树,它当然不是一种特别的以汉阳命名的树种,而是直陈所见,汉阳就是作者眼下江汉平原中的一个视点,而不是江中的一个小岛。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近处是滚滚长江东去,眼前是广袤的江汉平原,晴空下芳草萋萋,林树森森。我想诗人的视野和胸怀,不会只着意于江面,这个“川”,应该理解为原野更贴切些。而且“汉大”“川”条目 “平川原野”的义项,也引这两句诗作书证呢?这三条书证,正说明“晴川”既可指“晴空”和“江河水”的平行关系。也可以表示“晴空下的江面”、“晴空下的原野”的偏正关系。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词,所以《汉大》将其作条目列入,似乎有点不妥。
作者:邹身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