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2018_世界杯北美区预选赛 - jmkxjj.com

爱莫扎特,要说得出理由

音乐会现场(摄影:胥斌)

借第41交响曲,我们继续探讨莫扎特的话题。

今天分享的第三乐章,是一首小步舞曲(Menuetto),莫扎特加入了“小快板”这一速度术语。因此,稍快的小步舞曲,就类似奥地利的乡村舞曲兰德勒(Landler)。这个不太显眼的创新,被后人贝多芬、布鲁克纳、马勒所继承。

这个乐章,包含了一段长笛、双簧管、巴松管重奏的衔接段落。其中极致的半音阶写作手法,成为了音乐学家Rose Rosengard Subotnik认为莫扎特是 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批判性世界观的作曲家的其中一个依据——音乐的不和谐(注:不和谐通常与非理性被联系在一起),是不再完全受到社会规范支配的、必须亲自构建和捍卫的现实感的体现。

第三乐章的长笛、双簧管、巴松管重奏

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的莫扎特,其音乐的完美性、普世性被无限放大,而其隐性创新则往往受到忽视(比如上述提及的兰德勒、半音阶木管重奏)。没错,莫扎特确实没多在音乐的形式和体裁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点,他确实不如《赋格的艺术》的巴赫、奠定交响曲体裁的海顿、把合唱引入交响曲的贝多芬。

但是,莫扎特天生的完美感,是没有其他作曲家能媲美的。

柴可夫斯基写道:“我爱莫扎特犹如爱耶稣基督,而且我不认为这种比较是亵渎。他像天使一样纯洁,他的音乐充满了神圣的美感——所有美感中的最高境界。”根据遗孀阿尔玛的回忆,马勒临终前 ,向她表示,他的脑海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来自天国的声音。

也是因为有如此多正面的认同,无人不知晓的莫扎特也成为了一个流行的符号。流行的有其负面性——当大家异口同声地提及爱莫扎特的时候,如何分辨谁才是真爱莫扎特呢?

因此,英国作曲家戴留斯才会吐槽:“如果一个人告诉我,他喜欢莫扎特,我就会知道,他是一个差劲的音乐家。”先锋作曲家约翰·凯奇也吐槽:“憎恨莫扎特的方式有很多种。”

爱莫扎特,要说得出理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9-09 22:59:44
友情链接